一、诊治概要
患者男性,16岁。年8月24日,患者因“脐周处疼痛1小时余伴恶心呕吐到医方一(某卫生院)就诊。查体:神清,痛苦貌,脐周处有压痛,双肾区叩击痛(+)。予腹部平片(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白细胞计数9.8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5.4%,血小板计数×10^9/L)检查。诊断:1.腹痛待查;2.急性胃炎?静滴0.9%NSm1+-2针10mg+维生素B6针0.2及0.9%NSml+异帕米星针0.2、0.9%NSml+泮托拉唑针40mg,医院。15:32尿常规示淀粉酶.00U/L,尿胆原阳性+1,尿比重1.,蛋白质+-。
8月26日,患者因“睾丸肿痛”到医方二(某卫生室)就诊。门诊病历记录:睾丸炎。予头孢克肟片口服。
8月30日,患者因“阴囊红肿痛10余天”到医方三(医院)就诊。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0.7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2%,超敏C反应蛋白22.2mg/L;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睾丸、附睾超声见:双侧睾丸呈类圆形,基本对称,双侧睾丸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完整,表面光滑,内部回声均匀、细腻,未见明显异常团块回声。左侧附睾头部体积增大,内探及一个大小0.37×0.24cm的囊性暗区,境界清楚,内部透声可,后伴增强效应;对侧附睾大小正常,形态规则,回声均匀,结构清晰。右侧睾丸鞘膜腔内见两处片状液性暗区,分别范围1.05×3.71cm,1.57×3.97cm,暗区内透声可,内可见分隔,后方伴增强效应;对侧睾丸鞘膜腔内未见明显液性暗区。双侧精索未见明显扩张的管状结构。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左侧附睾头部囊肿,右侧睾丸鞘膜腔积液。予静滴美洛西林、舒血宁,静推地塞米松5mg。9月1日复诊,阴囊肿痛较前明显减轻。复查B超见:左侧睾丸大小约4.1×2.0cm,右侧睾丸大小约3.8×1.8cm,左侧睾丸见少许血流信号。左侧附睾头部见约0.4×0.3cm的囊性暗区,右侧附睾尾部大小约2.0×1.2cm,回声不均匀,右侧鞘膜腔内见暗区,大小约5.1×3.9m,透声差,内见分隔。超声提示:左侧附睾头小囊肿,右侧附睾增大,右侧睾丸鞘膜腔积液。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9.1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5.8%,超敏C反应蛋白8.1mg/L。予静滴克林霉素、舒血宁,静推地塞米松5mg。
9月1日,患者因“发现附睾肿大”医院就诊。B超示:右侧睾丸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扭转不排除;双侧附睾炎,右侧明显;双侧鞘膜腔积液,右侧明显。予收入院,入院诊断:睾丸扭转(右)。当天急诊行右侧睾丸探查术,术中发现右侧睾丸扭转,右侧睾丸坏死,予右侧睾丸切除术。9月3日出院。
二、争议要点
患方认为:三家医疗机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误诊、漏诊而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要求三家医疗机构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
医方一认为:根据患者当时就诊情况,诊疗过程符合规范。
医方二认为:因设备有限无法确诊,病情变化无法预料,不存在过失。
医方三认为:诊疗过程中存在漏诊,但从病情发展过程考虑,睾丸切除与我院漏诊不存在必然联系。
三、分析意见
根据现有资料和当事四方在鉴定会上的陈述与答询,分析意见如下:
患者男性,16岁。年8月24日,患者因“脐周处疼痛1小时余伴恶心呕吐”到医方一就诊,予查体后行腹部平片、血常规检查,诊断:1.腹痛待查;2.急性胃炎?静滴-2、泮托拉唑针等。8月26日,患者因“睾丸肿痛”到医方二就诊,诊断:睾丸炎,予头孢克肟片口服。8月30日,患者因“阴囊红肿痛10余天”到医方三就诊,行血常规+CRP、超声检查后予抗炎等治疗。9月1日再次到医方三复诊。当天下午,患者转医院就诊,以“右睾丸扭转”被收入院,急诊行右侧睾丸探查术,术中发现右侧睾丸扭转、坏死,予右侧睾丸切除术。9月3日出院,出院诊断:睾丸扭转(右)。
患者到医方一就诊时,主诉为腹痛、呕吐,未提及睾丸肿痛,该院医师的诊断及处理符合医疗常规,并建议“医院。
8月26日,患者因“睾丸肿痛”到医方二就诊,无病史记录,无查体,诊断“睾丸炎”无依据,也医院,存在过失,延误患者的诊治。
患者8月30日转到医方三就诊时,距患者睾丸肿痛已4天余,外科医师予申请超声检查等,但超声医师在检查中没有血流频谱及双侧睾丸对比检查的相关图像和文字记录,9月1日复查时也未描写右侧睾丸血流信息,存在过失。医方三存在的过失也延误了患者“右睾丸扭转”的诊治。
本例患者右侧睾丸扭转坏死并被切除,主要与医方二、医方三存在的过失有关,与患者首诊后病情有变医院就诊也有一定的关系。
四、鉴定结论
本病例属于三级丁等医疗事故,医方二、医方三共同承担主要责任(各50%)。
专家点评
1.睾丸扭转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5岁以下的男性多见,是泌尿外科的常见急症,如得不到及时诊治常导致睾丸坏死或不可逆性睾丸萎缩,易引起医疗纠纷,需要及时诊断和处理。
2.医院接诊医生对睾丸扭转的认识不够,没有进行必要的专科体检,超声报告有疏漏,而接诊医生过度依赖超声诊断,缺乏基本鉴别诊断能力,延误了患者的诊治。因此必须要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与超声医生充分沟通,告知患者这一急症的相关情况,早期诊断与快速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